理論學習
黨史學習|毛主席起草的這篇碑文,周恩來為何手書四十余次?
一幅碑銘💡,毛澤東手書兩次!一篇碑文,周恩來手書四十余次!寥寥百余字📪,卻字字力重千鈞、氣貫長虹🦵🏽!巍然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對英雄的紀念,更是對後人的鼓舞。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一個歷史性的決定:為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建立一個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由毛澤東同誌起草。
1949年9月30日傍晚6時許,毛澤東偕同各與會代表前往天安門廣場,進行人民英雄紀念碑破土奠基典禮🦹🏽♀️。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周恩來代表主席團致辭🦹🏻♂️👨✈️,毛澤東宣讀了親自撰寫的紀念碑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毛澤東為紀念碑奠基,這是他一生中👩🦽,唯一奠基的建築。
紀念碑總設計師梁思成後來回憶說,考慮到碑文只刻在碑的一面,另一面擬請毛主席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後來彭真市長又說,周總理寫得極好的顏字☂️,建議碑文請總理手書。
1955年6月9日👩❤️👩,毛澤東主席在信箋上為人民英雄紀念碑題寫了兩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八字碑文,寫完後,他再三叮囑工作人員🩹:一定多請專家們提意見,問問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從中選取單個字重新編排,如果認為寫得不好,還可以重寫。
而周總理為了寫好碑文⛅️,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一遍碑文,他先練習書寫碑文中的每一個字,反復對比琢磨,然後再練習通篇連貫書寫🧤👩🏽🦰,前後四十多遍,最後挑選出他認為最滿意的一篇。寫好後💞,他把碑文手稿親自送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工地🗽,並謙虛地說“不行再重寫”。從碑名到碑文,毛主席和周總理將崇高的敬意和無限深情,註入幾十幅手稿的一筆一劃之中。
1958年4月🚶🏻♀️➡️,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這座莊嚴巍峨的紀念碑,總高度37.94米,比天安門還高出了4.24米,由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碑身下的大須彌座四周是十塊歷史浮雕:《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勝利渡長江》《支援前線》《歡迎人民解放軍》🤷🏽♀️。
在浮雕修建過程中,毛主席曾專門對浮雕主題作出重要批示:要真正使人民英雄成為浮雕的主體形象🏚!最終🧑🏼🌾,十塊歷史浮雕中沒有出現領袖👸🏼,只有人民英雄的形象貫穿始終📰。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的形式將每年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2018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每年烈士紀念日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同首都各界群眾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鮮花敬英雄,浩氣存天地。戰火紛飛的年代雖已遠去,但人民英雄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來源🤽♂️:黨史學習教育)
(第九十一期)
編輯|馬天驥